( 文字轉載于2022年7月1日“人民日報評論”微信公眾號“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” 原文作者|向賢彪)“祝偉大的黨永遠年輕,祝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”“銘記黨的歷史,賡續紅色血脈,傳承紅色基因,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”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”……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里,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來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觀,并在留言簿上寫下自己的感想,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向黨致敬。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廣場上,有一個氣勢恢宏的大型雕塑《旗幟》,每個黨員仰望這面旗幟時,都能感受到一種力量?!笆姑棵h員都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”,今天是黨的生日,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。

在中國人心中,紅色不僅是一種顏色,更意味著一種內在的精神。我們的黨旗是紅色的,我們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是紅色的,我們的信仰也是紅色的。一名黨員,就是一面旗幟。非凡的世紀征途上,中國共產黨人用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,樹立起一座座精神豐碑。如果有一種顏色能夠代表共產黨人的本色,那么一定是紅色。“石可破也,而不可奪堅;丹可磨也,而不可奪赤?!薄俺蔀橐幻骢r紅的旗幟”,表現在共產黨員的身上,就是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,就是矢志不渝聽黨話、跟黨走的堅定信念。開國將軍甘祖昌毅然選擇回鄉務農,老英雄張富清深藏功名六十余載,傷殘軍人朱彥夫寫就自己的“極限人生”……回望歷史,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了理想、為了信仰,雖九死而不悔、歷千難而前赴后繼、涉萬險而勇往直前。新時代的黨員干部,更應讀懂“旗幟”的含義,葆有赤子之心、傳承紅色基因,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。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,紅旗迎著槍林彈雨、獵獵作響;激情燃燒的建設時期,紅旗成為西南山區、西北沙漠和東北荒原一抹最亮麗的色彩;脫貧攻堅第一線,紅旗映照著村民日益紅火的日子;防汛救災最前沿,群眾“看到紅旗飄揚,就看到了希望”……“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”,意味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攻堅克難,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向著目標邁進。從“為了新中國,前進”的董存瑞,到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”的王進喜,從“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”的焦裕祿,到“水過不去、拿命來鋪”的黃大發……一個個閃光的名字,就是一面面迎風招展的旗幟,高高飄揚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。他們沖鋒的姿態,如同飛揚的旗幟,一往無前,勢不可擋。戰爭年代,“共產黨員,跟我上”的沖鋒號震撼人心;危急關頭,“我是黨員,我先上”的動員令極富號召力?!俺蔀橐幻骢r紅的旗幟”,需要以“舍我其誰”的氣概,豁得出、頂得上、靠得住,在風浪挑戰來臨時勇當排頭兵。80多年前,美國記者埃德加·斯諾在《紅星照耀中國》一書中由衷地贊嘆,中國共產黨人身上展現出一種“天命的力量”,“這種力量不是一閃即逝的,而是一種堅實牢固的根本活力?!边@樣的力量與活力,深蘊于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赤子情懷,彰顯于“我先上”“跟我上”的模范帶頭作用。今天,安徽合肥延喬路提升改造工程的道路部分完工、開放通車,介紹烈士事跡的展板下又擺滿了人們獻上的鮮花、留言卡片。撫今追昔、展望未來,最不能忘記那些為民族獨立和解放、為國家繁榮和富強、為人民幸福和安康拋頭顱、灑熱血的革命先輩和人民英雄。傳承紅色基因,弘揚英烈精神,接續奮斗、勇往直前,這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的告慰,也是我們必須肩負起的責任。每名黨員都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,“試看將來的環球,必是赤旗的世界!”
黨的百年華誕之際,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建成。2022年7月1日,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交響音樂會在此舉行。奮進新時代、放歌新征程。
陳望道(1891—1977),中國共產黨黨員,浙江金華義烏人?,F代著名的思想家、社會活動家、教育家和語言文學家。早年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,學成回國后在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,后又返回故鄉翻譯《共產黨宣言》。周培源(1902—1993),中國共產黨黨員,江蘇省宜興縣人。著名流體力學家、理論物理學家、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。中國科學院院士,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。錢學森(1911—2009),中國共產黨黨員,出生于上海市。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空氣動力學家、系統科學家,工程控制論創始人之一,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、中國工程院院士,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獎章獲得者。聶耳(1912—1935),中國共產黨黨員,云南玉溪人。音樂家,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。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。周巍峙(1916—2014),中國共產黨黨員,江蘇東臺人,音樂家,曾擔任原文化部代部長、中國文聯主席。1934年參加上海左翼歌詠活動。1937年參加八路軍。1939年,首次指揮演出了《黃河大合唱》。石魯(1919—1982),中國共產黨黨員,四川省仁壽縣人,畫家。1959年創作《轉戰陜北》,后與趙望云創立長安畫派。擅長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。焦裕祿(1922—1964),中國共產黨黨員,山東淄博博山區北崮山村人。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“親民愛民、艱苦奮斗、科學求實、迎難而上、無私奉獻”的精神,被后人稱之為“焦裕祿精神”。王進喜(1923—1970),中國共產黨黨員,出生于甘肅省。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石油工人。周光召(1925—),中國共產黨黨員,出生于湖南長沙。理論物理、粒子物理學家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、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士,“兩彈一星”勛章獎章獲得者,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。雷鋒(1940—1962),中國共產黨黨員,出生于湖南長沙。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,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,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62年8月15日,雷鋒因公殉職,年僅22歲。孔繁森(1944—1994),中國共產黨黨員,山東聊城人。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2018年12月18日,孔繁森被追授為“模范共產黨員”“優秀領導干部”稱號。2009年當選“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”。榮獲“改革先鋒”“最美奮斗者”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”等稱號。南仁東(1945-2017),中國共產黨員, 出生于吉林遼源,我國著名天文學家,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-“中國天眼”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(簡稱FAST)的發起者和奠基人。2017年11月,中宣部追授南仁東“時代楷?!睒s譽稱號。王繼才(1960—2018),中國共產黨黨員,出生于江蘇省連云港。200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,曾任江蘇省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、開山島村黨支部書記。2018年8月,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:要大力倡導愛國奉獻精神,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。

責任編輯 | 王伯勛 高 勇 關家敏
圖像編輯 | 陳 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