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紀以來,中國畫的發展一方面在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于技法層面拓展出新,另一方面,在風云變幻的歷史情境下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,在為社會服務的藝術理想中,不斷顯現出中國畫的濟世之效用。新中國成立后,在社會主義文藝方針的指引下,藝術工作者開始以畫筆謳歌社會主義新中國日新月異的新發展、新生活、新氣象。以傅抱石為首的新金陵畫派,進行了二萬三千里的寫生壯游活動,他們直面社會生活,圖寫山河新貌,掀起了社會主義新山水的創作高峰。新金陵畫派作為20世紀重要的畫派,從寫生出發,深入生活,把握時代精神的脈絡,以中國畫傳統技法與筆墨意韻來表現新中國新風貌,在藝術實踐方面成功摸索出中國畫由傳統向現代演進的發展之路。金志遠、徐孅伉儷長期在江蘇美術界工作,深受新金陵畫派領軍人物傅抱石等老先生藝術理念和技法的影響,并在畫院工作期間與宋文治、魏紫熙等畫院畫家們共同寫生,集體創作,互相影響。作為新金陵畫派新生力量,他們志同道合,才情橫溢,在藝術道路上,互相促進,互相砥礪,意趣相同但個性各異,以大量藝術創作豐富新金陵畫派的理念和內容。 【詳細】
1930年 金志遠出生在江蘇省揚州古城,父親金久之是兩江幼級師范畢業生,一輩子中學教師。母親家庭婦女、胞弟公安工作。家貧,志遠剛讀完初中,就隨舅舅薛珍到南京,就讀江寧師范美術科;學習繪畫。水彩畫家、教育家薛珍,當時在江寧師范任教。這個時期志遠深受舅舅影響,極喜畫水彩畫。1949年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勝利了,南京解放了,志遠由老師、版畫家陸地介紹參加了南京文工團,后調南京市美術工場,從事革命美術工作,他服務革命需要,畫了不少宣傳畫,年畫、漫畫、插圖、領袖形象等,最早出版的連環畫《刻字老人》是金志遠與畫家戈韋合作的。1952年 體制調整,成立江蘇省文化局,下設美術工作室,金志遠被調在該室從事創作,這階段曾與畫家魏紫熙等深入南京機床廠體驗生活;又與畫家吳君琪、徐孅等深入蘇南農村的陳永康互助組體驗生活。作品有宣傳畫《選人民代表》,年畫《大水牛獎給勞動模范》等。1953年 由組織保送,入中央美術學院調干班深造,金志遠埋頭學習,打下了堅實的造型基礎和多方面的繪畫修養。吳作人、王式廓、李斛等是他的老師。出版的作品有油畫《景山風景》。 【詳細】
1931年 徐孅出生于江蘇省常州市,父親徐正庠、原常州勤裕染織廠廠長(1949年“公私合營”后為常州裕民染織廠),母親楊夢蘭為家庭婦女,大哥徐至善,二哥徐淇善,大妹徐嫦,小妹徐婷。幼年時代就愛好美術,父親時常帶她到常州市公園看畫展,課余喜歡臨摹古畫和老師的作品。先后就讀于武進龍潭庵小學、上海市大任小學、常州市新坊橋小學、常州市正衡中學。1946年 初中畢業,考入蘇州美術??茖W校,學素描、油畫、國畫、圖案。深受顏文梁、徐近慧、孫文林、陸國英等老師指教,同學有劉西梅、羅爾純、陳紫薇、江韻如、陸耀義、高振東、王彥瑛、過怡等。在校期間,加入進步團體——“藝聲歌詠團”。1949年 因“公私合營”,家里經濟條件下滑,休學一年,在常州武南中學任勞作、美術、音樂教師。1950年 在二哥徐淇善支持下從返蘇州美專繼續學習,任學生會副主席。期間由黃覺寺介紹加入“蘇州美協”。由徐近慧介紹加入“中蘇友好協會”。1951年 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(共青團),調配到無錫“蘇南文聯”工作,任美術干事。亞明為當時負責人,美術骨干有吳君琪、陳一中、嵇錫林、郭平等。 【詳細】
中國美術館 版權所有